社科申报 |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2021年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报公告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现予发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并就做好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申请人可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基础选择申报。
三、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四、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不再需要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的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1986年3月15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在站博士后人员均可申请,其中在职博士后可以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全脱产博士后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
五、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 “靠近优先” 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等三个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1年度课题指南》分为具体条目(带*号)和方向性条目两类。具体条目的申报,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也可对选题的文字表述做出适当修改。方向性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要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具体条目和方向性条目均可申报重点项目。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包括重点项目)。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要科学、严谨、规范、简明,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
八、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申请单位要着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特别是要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九、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0万元。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详见我办网站)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十一、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2)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21年3月15日之前的,或在3月15日前已向我办提交结项材料的,可以申请本年度项目。后者具体日期以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寄出结项材料时间或在国家社科基金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平台中审核提交的时间为准)。(3)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申请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同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不得通过变换责任单位回避前述(1)—(4)条款规定,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6)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7)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8)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十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申报课题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以下简称《活页》)要求,如实填写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五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十三、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七千字,要按《活页》中规定的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十四、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结项成果形式原则上须与预期成果一致;获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研究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如计划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外语撰写成果,请在《申请书》论证中予以说明。
十五、项目申报材料从我办网站下载,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本省(区、市)社科管理部门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十六、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责任单位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后上报我办。
十七、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工作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八、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责任单位要按规定做好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纸本《申请书》与《活页》及电子版《申请书》(WORD文件格式)的汇总报送等工作。各地社科规划管理部门、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要按申报单位和申请人分类汇总后,将电子版《申请书》统一刻录成光盘(为避免磨损可用U盘),随同纸质版申请材料一同报送我办。
十九、课题申报时间为2021年1月6日至2021年3月15日。各地社科管理部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2021年3月18日前,将汇总并认真校对后的《申请书》中“数据表”数据发至我办邮箱(npopss@vip.163.com),并确保电子数据和《申请书》中“数据表”一致;3月20日前将纸质版《申请书》和《活页》、电子版《申请书》、统计表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安排如有变化,我办将第一时间另行通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21年1月6日
温馨提示:
阅读文末“阅读原文”可下载附件
外国文学、中国文学、语言学
课题指南
外国文学
*1. 文学思潮的历史维度研究
*2. 灾难文学研究(侧重疫病、疾病书写)
*3. 外国文学经典的跨媒介传播
*4. 文学地理学研究
*5. 国外神话谱系研究(按区域、国别、语种申报)
*6. 外国文学文体研究
*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学中的中国书写研究
*8. 中东欧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9. 南亚次大陆当代文学研究
*10. 盖尔语文学研究
*11. 国外民间文学研究(按区域、国别、语种申报)
*12. 国外儿童文学研究(按区域、国别、语种、作家申报)
13. 外国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
14.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15. 非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16. 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17. 新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趋势研究
18. 国外当代文艺思潮及重要文论家研究
19. 数字人文与外国文学研究
20. 中国文艺思想西渐研究
21. 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研究
22. 比较文学跨文化的新范式研究
23. 翻译理论研究
24. 中国文学经典外译研究
25. 经典翻译家、汉学家研究
26. 二十一世纪国外左翼文学研究
27. 非洲本土文学研究
28. 中东欧文学研究
29. 拉美文学研究
30. 东南亚文学研究
31. 欧文学研究
32. 南欧文学研究
33. 斯拉夫语系国家与中亚五国文学研究
34. 大洋洲文学研究
35. 大洋洲土著文学研究
36. 北美印第安文学研究
37. 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38. 经典文学思潮流派研究
*1. 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研究
*2.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系列讲话精神与新时代文艺理论评论创新研究
*3.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系列讲话精神指导下的新时代文学实践研究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创作贯彻落实“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
*5. 社会主义文化与当代文学创作研究
*6. 新中国文学70年文论总目提要
*7. 中国文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研究
*8. 中国古代文论基本文献、概念系统与话语特色研究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10. 中国古代语文传统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
*11. 中国古代民族的文学关系研究
*12. 物质文化环境中的戏曲、小说研究
*13.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海外翻译、传播和影响研究
*14. 海外中国文学史撰著的学术史研究
*15. 新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
*16. 20世纪中国红色文艺与革命历史互动关系研究
*17. 中国现代楹联文学研究
*18.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古典文学资源研究
*19. 四十年来文学创作中的题材问题研究
*20. 当代作家与大学文学教育研究
*21. 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2. 少数民族文学史编纂的基本经验研究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中“社区、群体和个人”概念研究
2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25.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研究中重大理论问题史料整理与研究
26. 新时期以来中国重要文艺思潮发生机制研究
27.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研究
28. 中国古代文论与乐论等艺术理论关系研究
29. 西方文论基本文献与概念范畴研究
30. 汉语中的西方文论研究的历史反思
31. 当代西方文论话语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32. 现代性、后现代文化与文艺学关系研究
33. 文学阐释学研究
34.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理论与批评的演进研究
35. 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与文艺形式、文艺传播研究
36. 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传播与接受研究
37. 科幻文化与社会价值的塑造研究
38. 中国古代文化制度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
39. 中国区域地理与文艺发展关系研究
40.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41. 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的分类整理与研究
42. 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的生成与流变研究
43. 中国古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44.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注疏、阐释传统研究
45. 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学研究
46. 历代文学总集、别集的编纂和刊刻研究
47. 数字人文与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研究
48. 阐释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49. 20世纪以来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
50. 20世纪以来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
51. 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52. 20世纪以来边疆文学研究
53. 中国地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
54. 五四新文学经典作家研究
55. 抗战文学的综合研究
56. 红色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研究
57. 现代汉语诗歌研究
58. 电影文学研究
5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研究
60. 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化和经典化研究
61.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关系研究
62. 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研究
63.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64. 中国当代文学的跨文体写作研究
65. 大学校园文学创作研究
66. 中国文化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67. 中国当代作家的海外经历与文学创作研究
68.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台港澳文学研究
69. 媒介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70. 人工智能与当代文学发展研究
71. 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学研究
72.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
73. 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理论与方法论研究
74.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研究
75. 少数民族影视文学研究
76. 少数民族文学儿童绘本研究
77.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基础研究
7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民性”特质研究
79.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80. 口头文化与书写文化关系研究
语言学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语言问题研究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国家软实力研究
*3.《通用规范汉字表》应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4. 语文现代化的百年反思
*5. 面向新时代的国民语文能力的建设与评价研究
*6. 港澳地区多语多文制研究
*7. 国际汉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8. 污名化语言的社会认知研究
*9. 手语新词语语言学构词理据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10. 地方文艺中方言使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1. 基于汉藏比较的“四声别义”形态功能研究
*12. 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教材的语言规划研究
*13. 英汉学术话语体系对比研究
*14. 大中小学外语教育衔接研究
*15. 网络语言传播的社会性别研究
16. 中国语言学理论专题研究
17. 词汇类型学研究
18. 语篇的认知研究
19. 语言变异专题研究
20. 中国农村语言生活的调查与研究
21. 社会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22. 老年社会的语言问题研究
23. 线上语言生活研究
24. 面向人工智能的语言脑机制研究
25. 智能机器人的语言行为及语言伦理研究
26. 语言障碍人群的语言机制与语言能力提升研究
27. 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8. 海外华语传承传播路径研究
29.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语言文字研究
30. 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深度调查与研究
31. 汉语方言史研究
32. 分省或分方言区方言地图编写与研究
33. 方言成语、俗语、谚语、谜语调查研究
34. 汉语方言韵律特征及类型比较研究
35. 汉语虚词、句式的共时研究
36. 现代汉语语用标记研究
37. 构式、韵律、语体等不同理论背景下的汉语语法研究
38. 互动语言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39. 汉语熟语的词汇学研究
40. 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专题研究
41. 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与考释研究
42. 历代汉字发展研究
43.《说文》及《说文》学史研究
44. 新出历代简牍碑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45. 历代训释材料的数字化整理及深度挖掘研究
46. 词汇、语法演变与语体差异研究
47. 词汇类型学视域下的汉语词汇历史演变研究
48. 上古汉语形态句法研究
49. 汉语构式化和构式演变研究
50. 梵汉对勘研究
51. 汉语史上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
52. 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研究
53. 少数民族语言深度调查与研究
54. 不同民族语言比较研究
55.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历史研究
56. 民族语言历史音韵研究
57. 流散海外的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
58. 非通用语教育教学研究
59. 区域性语言接触变异理论研究
60. 世界各国语言及语言生活研究
61. 汉外语言对比研究
62. 国家外语能力与外语教育政策研究
63. 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体系的探索与重构研究
64. 语言加工与语言能力提升研究
65. 聋人外语学习神经机制研究
66. 多模态语言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67. 翻译的认知范式研究
温馨提示:
阅读文末 “阅读原文” 可下载附件